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整理:yaobaiwang.com 时间:04月18日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怎么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怎么区分,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度: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阅读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根据正当防卫的解释:
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其与紧急避难、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乙方应该属于正当防卫。(两种情况,在无其他假设前提之下,甲有危害乙生命安全的举动,乙方在甲行凶的过程中采取了防卫行为,照常甲死亡,符合正当防卫的解释)
第三者情况,在无其他假设前提下,乙应该属于防卫过当。猥亵与强奸的危害程度及司法解释是有差异的。至于具体量刑及判决,需要根据更加充分的案情假设进行判断。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如何界定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在刑法理论上属正当行为中的一种,所谓正当行为,国外一些刑法理论也称之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或违法阻却事由,它是指行为的外部特征符合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在实质上不但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由于这种行为的实施,使正在发生社会危害性(或违法性)得以排除,因而被认为是合法的,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1979年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该条规定只说明了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至于正当防卫的定义却未加以解释和表述。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头脑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只是刑法理论中的学理性解释,且该条款对正当防卫所保护利益的主体和对象,只限于“公共利益”及“人身权利”,另外,对“其他权利”没有具体化,过于简略。因而在司法实践操作的具体做法中存在不统一的现象。
新刑法第20条第1款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地表述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规定较1979年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在被保护利益的主体前增加了“国家”,在被保护利益的对象上增加了“财产”,同时在防卫的对象上,明确规定为“不法侵害人”,从而这次修订后刑法对正当防卫概念的表述,更趋全面和科学。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修订后刑法第20条第1款在明确地表述了正当防卫概念的同时,对实施正当防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一,防卫目的正义性。实行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
第二,防卫的针对性。实行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才能实施,这种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暴力行为,也包括非暴力行为,同时,须具有社会危害性、违法性、现实性、紧迫性,但并不要已达到犯罪的程度,违反治安管理等违法行为,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第三,防卫的适时性。实行正当防卫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即不法侵害的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终结,不能实行提前防卫和事后防卫。
第四,防卫的对象。实行正当防卫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也包括共同进行不法侵害的共同参与人,但不能损害第三者。这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例如某甲在路上行走时,被两名歹徒围攻和殴打,让其交出钱财,甲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歹徒刺去,结果把路上另一名行人刺成重伤。某甲正当防卫的对象不符合条件,故某甲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应当如何区分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司法实践通常称本款规定的情况为“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中,重大损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重伤的后果,造成轻伤及以下损伤的不属于重大损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根据所保护的权利性质、不法侵害的强度和紧迫程度等综合衡量,防卫措施缺乏必要性,防卫强度与侵害程度对比也相差悬殊。司法实践中,重大损害的认定比较好把握,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相对复杂,应当根据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和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时机和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为关联内容:
未成年人的正当防卫与措施未成年人的正当防卫与措施,16岁社会青年正当防卫把25少年打伤:您是指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限制刑事行为能力吗?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怎么区分:您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与联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与联系,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是什么?界限是什么: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主要区别: 1. 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跟正当防卫有什么区别防卫过当跟正当防卫有什么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有什么区别吗:防卫过当跟正当防卫有区别: 1、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正当...
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不属于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如何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第一,两种行为所遭受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正当防卫只来源于人的不法侵害。 第二,两种行为的适用...
1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1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2、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怎样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怎样区别,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是什么:2、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很乐意解答若赞同望采纳,希望能帮到你,具体解释如下: 《刑法-二十条》第一...
什么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什么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关于无限正当防卫的问题:2、关于无限正当防卫的问题 此题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好象发生在广东。但该案最终法院是以正当防卫判决的,最争议的地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