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榜单
- 1.
象棋飞相局的优缺点
- 2.
英雄杀得暗号猜花木兰
- 3.
斗地主记牌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 4.
什么是6宫数独
- 5.
两副牌斗地主留几张
- 6.
象棋残局u请教:红方帅五二车二二黑方将51士52马53卒
- 7.
牙买加人为什么跑得快
- 8.
疯狂象棋204关怎么过
三国时候有象棋吗
整理:yaobaiwang.com 时间:03月28日
三国时候有象棋吗
有!但是现今通行象棋成型于宋朝。 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鬭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牛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一方之将帅捉死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
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手机的三国争霸之中国象棋中的解残局
洛阳【主变】 1. 炮五进四 士5进6 2. 车六平五 将5平4 3. 车四平六 将4进1 4. 马三进四 将4退1 5. 车五平六 将4平5 6. 马四退五 士6退5 7. 马五进三 将5平6 8. 车六平四 士5进6 9. 炮五平四 士6退5 10. 炮四退五 士5进6 11. 兵四平五 士6退5 12. 马六进四 士5进6 13. 马四进三 士6退5 14. 后马退四 士5进6 15. 马四进二 士6退5 16. 马二进四 士5进6 17. 马四进六 士6退5 18. 马三退四 士5进6 19. 马四进二 士6退5 20. 马二进四 士5进6 21. 马四进二 士6退5 22. 马二退三 点击下面图片可以观看此局的动态着法...
象棋是不是孙武创的如果是孙武创的那时候象棋有没有楚河和汉界
象棋起源至今有争论,但根据古籍记载,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已广泛流行。发明人不明,但不是孙武。且孙武当时的象棋尚未划分楚河汉界,要到宋朝才形成完整的棋盘。象棋,亦作“象碁”、中国象棋(英文名Chinese chess),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宋玉所著的《楚辞。 招魂》:“蔽象棋,有六博兮。”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提到了六博:“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战国时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根据出土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在波斯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沙特兰兹,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国象棋。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试图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但后来证实比吉夫此说错误,因为印度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三世纪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戏恰图兰卡。晏殊的《类要》记载象棋是在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国际仍以印度起源说为主。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中国象棋又被称为“象戏”、“桔中戏”,系由先秦时代的博戏演变而来。战国末期,盛行一种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先秦两汉时都还不叫象棋,而是从”六博“演变成“象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有了现代象棋的雏形,隋唐时期进一步向现制象棋靠拢,但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且走法跟现在一样。但不一样的是,隋唐时期的象棋棋盘是64方格的棋盘,而象棋是摆在格子中,类似于今天的国际象棋,因此西方有观点认为国际象棋是起源于中国象棋。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药发明增加了炮以外,还增加了士、象。这样就形成了和今天的象棋一样的32颗完整的象棋了,棋盘也变成了九五格,开始划分楚河汉界。宋代象棋就广为流传,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宋代《士林广记》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国际象棋谱早200多年。这些记载足可以推翻国外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说法。到了明清时期,又把双方主帅和象士进行区分,红方为帅黑方为将,红方为相黑方为象,红方为仕黑方为士,这样就跟今天的象棋完全一样了。明清时期象棋的开局、中局、残局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套路的相生相克及应对关系形成了理论体系,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十八变》、《梦入神机》、《橘中秘》等经典;清代著有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等著作。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
三国象棋的专利
申 请 号: 申 请 日: 2005.08.22 名 称: 三国演弈棋 公 开 (公告) 号: CN2870925 公开(公告)日: 2007.02.21 主 分 类 号: A63F3/02(2006.01)I 分案原申请号: 分 类 号: A63F3/02(2006.01)I 颁 证 日: 优 先 权: 申请(专利权)人: 翟 辉 地 址: 100022北京市朝阳区南朗家园17号楼503 发 明 (设计)人: 翟 辉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 代理 机构: 代 理 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国演弈棋,是一种能够三个人下的棋,棋盘为正方形,棋子53枚。三方魏、蜀、吴各有棋子十六枚,与传统中国象棋的棋子一致,即车、马、炮、士、相各两只,卒五只,帅一只。棋中设置了第四方(汉),为均衡力量,由五枚棋子组成,其中车三只、炮一只、帅一只,在其他方结盟前静止不动。
三方可以各自为战,互相攻伐。任何两方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马踏入结盟点而结盟,结盟后第三方将拥有第四方的兵力对抗联盟。将死一方后由胜利者收编战败者的兵力,再决出胜负;本实用新型将体现了在三方竞争中资源整合、互相联合又互相牵制的关系,既是一种文娱用品,也是供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商战模拟的一种道具。